![]() 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及其封包傳送方法
专利摘要:
一種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及其封包傳送方法。此系統包括虛擬橋接器與位址解析伺服器。虛擬橋接器取得具有識別碼欄位與目的端網際網路協定(IP)位址欄位的位址解析協定(ARP)請求,並在ARP請求的識別碼欄位中加入對應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並將ARP請求重新導向至位址解析伺服器。此外,位址解析伺服器依據在ARP請求的目的端IP位址的欄位所記錄的IP位址與識別碼欄位所記錄對應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來查詢對應的媒體存取控制(MAC)位址,傳送對應的MAC位址以回應此ARP請求。據此,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可重複使用相同的私有IP位址。 公开号:TW201322693A 申请号:TW100148643 申请日:2011-12-26 公开日:2013-06-01 发明作者:Yu-Cheng Wang;Cheng-Chun Tu;Tzi-Cker Chiueh 申请人:Ind Tech Res Inst; IPC主号:H04L61-00
专利说明:
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及其封包傳送方法 本揭露是有關於一種資料中心網路系統與封包傳送方法。 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透過網路來提供服務或者交換資訊,已廣泛應用於企業。然而,網路設備的建置與維護的費用相當可觀。因此,資料中心網路的運作模式逐漸被發展起來。所謂資料中心網路為一種大型的資料儲存中心,其提供企業包括主機代管、主機出租、異地備援,以及系統與網路管理等服務。例如,企業僅需向提供網路資料中心業者租賃主機空間,或是購買主機代管服務,即可任意存取與管理所屬遠端主機空間內的所有資訊。對於企業而言,不需要自己建購容納硬體或電信設備的機房,而是將機器放在網路資料中心業者的機房之中或者租賃網路資料中心業者的機器。基此,企業網路連線的費用並且省下日常維運的人力成本。 乙太網路(Ethernet)為目前網路架構的潮流,其已廣泛地應用於區域網路上,亦適合應用在資料中心網路的運作中。然而,在資料中心網路中,需管理許多隸屬於不同企業託管的虛擬機器,如何能讓各企業正確且有效率地存取所屬虛擬機器空間內的所有資訊,實為一重要課題。 具體來說,當乙太網路上的一個發送端欲發送資料封包給一個接收端通訊時,在發送端至接收端之間必須有專屬的網際網路通訊協定(Internet Protocol,IP)位址,資料封包才能根據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而做正確地傳送(Forwarding)。因此,網路資料中心通常需為隸屬不同公司或企業託管的虛擬機器重新分配專屬的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並且不同的虛擬機器需配置不同的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才能讓各資料封包正確地傳送。 本揭露提供一種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及封包傳送方法,其能夠在同一資料中心網路系統中重複地使用相同的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Internet Protocol,IP)位址。 本揭露提出一種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其包括耦接至網路的虛擬橋接器、耦接至網路的位址解析伺服器以及執行於實體機器上並且透過虛擬橋接器耦接至網路的虛擬機器。虛擬橋接器自虛擬機器取得用以尋問目標虛擬機器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位址解析協定請求,在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識別碼欄位中加入對應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並重新導向位址解析協定請求。此外,位址解析伺服器依據在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目的端網際網路協定位址欄位所記錄的網際網路協定位址與識別碼欄位所記錄之對應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來查詢對應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之後傳送對應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以回應此位址解析協定請求。 本揭露提出一種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其包括耦接至網路的第一實體機器、執行於第一實體機器上並且耦接至網路的虛擬橋接器以及耦接至網路的位址解析伺服器。虛擬橋接器取得具有識別碼欄位與目的端網際網路協定位址欄位的位址解析協定請求,並在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識別碼欄位中加入對應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並將位址解析協定請求重新導向至位址解析伺服器。此外,位址解析伺服器依據在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目的端網際網路協定位址欄位所記錄的網際網路協定位址與識別碼欄位所記錄之對應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來查詢對應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之後傳送對應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以回應位址解析協定請求。 本揭露提出一種虛擬橋接器,執行於第一實體機器上並且耦接至網路。其中,虛擬機器之中的第一虛擬機器與第二虛擬機器皆執行於第一實體機器上。虛擬橋接器包括接收模組、識別模組以及傳送模組。接收模組用以取得第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其中第一虛擬機器廣播用以詢問第二虛擬機器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識別模組耦接至接收模組,用以判斷第一虛擬機器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是否相同於第二虛擬機器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傳送模組耦接至識別模組,當識別模組判斷第一虛擬機器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相同於第二虛擬機器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時,則傳送模組將第二虛擬機器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傳送給第一虛擬機器以回應第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 本揭露提出一種位址解析伺服器,其包括接收模組、位址查詢表維護模組以及傳送模組。其中,接收模組用以接收具有目的端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欄位與識別碼欄位的位址解析協定請求。位址查詢表維護模組耦接至接收模組,用以維護位址查詢表,以及在位址查詢表中依據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目的端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欄位所記錄的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與識別碼欄位所記錄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來查詢對應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傳送模組耦接至位址查詢表維護模組與接收模組,用以傳送對應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以回應位址解析協定請求。 本揭露提出一種資料中心網路系統的封包傳送方法,本封包傳送方法包括下列步驟。首先,在一資料中心網路系統中配置多個虛擬機器,其中該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包括一第一實體機器、該些虛擬機器之中的一第一虛擬機器與一第二虛擬機器執行於該第一實體機器上並且透過執行於該第一實體機器的一虛擬橋接器耦接至一網路。每一虛擬機器分別具有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及媒體存取控制位址。每一虛擬機器分別地隸屬於多個虛擬資料中心並且隸屬於同一個虛擬資料中心的虛擬機器具有相同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虛擬橋接器具有對應第一實體機器的虛擬機器登錄表,此虛擬機器登錄表儲存多筆登錄。接著,將第一虛擬機器的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及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記錄於所述登錄之中的第一登錄,將第二虛擬機器的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及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記錄於所述登錄之中的第二登錄。並且藉由第一虛擬機器廣播用以詢問第二虛擬機器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第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其中第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目的端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欄位記錄第二虛擬機器的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更藉由虛擬橋接器取得第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並且依據對應第一實體機器的虛擬機器登錄表判斷第一虛擬機器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是否相同於第二虛擬機器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若第一虛擬機器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相同於第二虛擬機器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時,則藉由虛擬橋接器根據對應第一實體機器的虛擬機器登錄表將第二虛擬機器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傳送給第一虛擬機器以回應第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 基於上述,本揭露能夠在同一資料中心網路系統中重複地使用相同的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進而有效地解決在同一資料中心網路系統中需重新分配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的問題。 為讓本揭露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為了能夠在同一資料中心網路系統中使用重複的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Internet Protocol,IP)位址,本揭露使用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Virtual Data Center Identification,VDCID)的概念來辨認屬於不同公司的主機,以使不同的公司在向資料中心網路系統託管部分資訊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架構後,而不需重新佈建整體網路設置。 具體來說,首先,本揭露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是將其所有的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區分為三大類。第一類為公有(public)IP位址,係用以提供給外部連結使用,此外部連結可透過此公有IP位址而連結至資料中心網路系統藉以進行資料的存取;第二類為服務(service)IP位址,係用以提供給資料中心網路系統中,作為一特定服務之伺服器或其他服務節點所使用;第三類為私有(private)IP位址,係用以提供給各虛擬資料中心使用。例如,在資料中心網路系統中隸屬於同一個公司之機器的集合可視為一虛擬資料中心。 由於不同的虛擬資料中心可以使用相同的私有IP位址,故在本揭露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中,資料封包的傳送是在資料鏈結層(Data Link Layer)中傳送。更詳細地說,資料中心網路系統中的不同設備或服務節點之間係透過資料鏈結層的下層部分的媒體存取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位址來辨認,由於每個設備或服務節點皆會分別被配置一個唯一的MAC位址,因此不會互相衝突。然而,如何辨識出唯一的MAC位址,即為本揭露欲解決之問題。 在資料中心網路系統中包括了實體機器、執行於實體機器上的虛擬機器以及服務節點等等,由於不同的虛擬機器可能隸屬於不同的虛擬資料中心,因此,在同一實體機器中的虛擬機器可能會具有相同的私有IP位址。故,本揭露給予每一虛擬資料中心獨特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隸屬於同一個虛擬資料中心的虛擬機器會具有相同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本揭露藉由同時辨識目的端的IP位址以及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便可取得正確的MAC位址,藉以正確的傳送封包。詳細地說,本揭露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包括虛擬橋接器、以及位址解析伺服器。虛擬橋接器用以取得具有識別碼欄位以及目的端IP位址欄位的位址解析協定請求,並在此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識別碼欄位中加入對應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之後將此位址解析協定請求重新導向(redirect)至位址解析伺服器。此外,位址解析伺服器依據在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目的端IP位址的欄位所記錄的IP位址以及在識別碼欄位所記錄對應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來查詢對應的MAC位址,並且傳送對應的MAC位址以回應此位址解析協定請求。據此,隸屬於同一個虛擬資料中心的虛擬機器才能互相傳遞資料,更可維護資料中心網路系統的資料保密性。以下將以數個範例實施例來說明本揭露。 [第一範例實施例] 圖1A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一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的概要示意圖。 請參照圖1A,資料中心網路系統100包括第一實體機器110、第一虛擬機器112、第二虛擬機器114以及虛擬橋接器(Virtual Bridge)116。 第一實體機器110耦接至網路10,此網路10例如為乙太網路,然而,本揭露不限於此。第一實體機器110為實體的主機(例如,伺服器)。特別是,第一實體機器110可分別地運轉一個或多個虛擬機器以提供不同的服務。例如,在本範例實施例中,第一虛擬機器112與第二虛擬機器114是執行於第一實體機器110上。 圖1B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一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虛擬橋接器116的一實施方式。請參照圖1B,虛擬橋接器116包括登錄表維護模組120、接收模組122、識別模組124以及傳送模組126。 其中,登錄表維護模組120用以維護第一實體機器110的虛擬機器登錄表118。接收模組122負責取得位址解析協定請求。耦接於登錄表維護模組120與接收模組122之間的識別模組124依據虛擬機器登錄表118進行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的比對。傳送模組126發送回應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封包。 虛擬橋接器116執行於第一實體機器110上,且第一虛擬機器112與第二虛擬機器114透過虛擬橋接器116耦接至網路10。虛擬橋接器116具有對應第一實體機器110的虛擬機器登錄表118。虛擬機器登錄表118用以儲存多筆登錄(如圖1C所示),並且此些登錄用以記錄執行於第一實體機器110上之所有虛擬機器之私有IP位址、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與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具體來說,當第一虛擬機器112與第二虛擬機器114在第一實體機器110上初始化地運轉時,第一虛擬機器112與第二虛擬機器114必須於虛擬橋接器116中進行註冊以登錄其私有IP位址、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與媒體存取控制位址。例如,虛擬機器登錄表118的第一登錄118a記錄了第一虛擬機器112的私有IP位址IP1、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VDCID1及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1並且虛擬機器登錄表118的第二登錄118b記錄了第二虛擬機器114的私有IP位址IP2、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VDCID2及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2。 在本範例實施例中,當第一虛擬機器112欲與第二虛擬機器(即,目標虛擬機器)114通訊時,第一虛擬機器112會廣播位址解析協定請求(以下稱為第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以詢問第二虛擬機器114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2並且根據所獲得之媒體存取控制位址來傳送資料封包。以下將以流程圖來詳細說明第一範例實施例的資料封包傳送方法。 圖2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一範例實施例所繪示的封包傳送方法的流程圖。 請參照圖2,在步驟S210中,第一虛擬機器112廣播第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用以詢問第二虛擬機器114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2,其中,第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中的目的端IP位址欄位記錄第二虛擬機器114的私有IP位址IP2。 之後在步驟S220中,虛擬橋接器116取得第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並且依據對應第一實體機器110的虛擬機器登錄表118判斷第一虛擬機器112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VDCID1是否相同於第二虛擬機器114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VDCID2。具體來說,虛擬橋接器116會根據記錄在第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目的端IP位址欄位中之第二虛擬機器114的私有IP位址來查詢虛擬機器登錄表118並且比對在虛擬機器登錄表118中第一虛擬機器112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VDCID1與第二虛擬機器114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VDCID2是否相同。 若第一虛擬機器112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VDCID1相同於第二虛擬機器114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VDCID2時,於步驟S230中,虛擬橋接器116根據對應第一實體機器110的虛擬機器登錄表118將第二虛擬機器114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2傳送給第一虛擬機器112以回應第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之後,在步驟S240中,第一虛擬機器112會根據所獲得之第二虛擬機器114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2傳送資料封包給第二虛擬機器114。 相反地,若第一虛擬機器112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VDCID1不同於第二虛擬機器114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VDCID2時,則於步驟S250中,虛擬橋接器116將第一虛擬機器112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VDCID1加入第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識別碼欄位,並將此第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重新導向至位址解析伺服器。 [第二範例實施例] 圖3A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二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的概要示意圖。 請參照圖3A,資料中心網路系統300除了包括第一實體機器110、第一虛擬機器112、第二虛擬機器114、虛擬橋接器116以及虛擬機器登錄表118之外,更包括第二實體機器310、執行於第二實體機器310上的第三虛擬機器312以及位址解析伺服器320。 第二實體機器310是耦接至網路10。類似於第一實體機器110,第二實體機器310為實體的主機(例如,伺服器)並且可分別地運轉一個或多個虛擬機器以提供不同的服務。在本範例實施例中,第三虛擬機器312是執行於第二實體機器310上。 圖3B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二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位址解析伺服器320的一實施方式。請參照圖3B,位址解析伺服器320包括位址查詢表維護模組324、接收模組326以及傳送模組328。其中,位址查詢表維護模組324用以維護位址查詢表322。接收模組326接收來自虛擬橋接器116所傳送的位址解析協定請求。耦接至位址查詢表維護模組324與接收模組326的傳送模組328發送回應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封包,且此封包具有媒體存取控制位址。 位址解析伺服器320耦接至網路10並且用以維護一位址查詢表322。位址查詢表322(如圖3C所示)儲存多個映射,位址查詢表322的映射記錄會為資料中心網路系統300內的每一虛擬機器分別記錄其私有IP位址、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及媒體存取控制位址。 具體來說,當第一虛擬機器112、第二虛擬機器114與第三虛擬機器312初始地運轉於資料中心網路系統300時,第一虛擬機器112、第二虛擬機器114與第三虛擬機器312需於位址解析伺服器320中進行註冊以登錄其私有IP位址、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與媒體存取控制位址。例如,位址查詢表322的第一映射322a記錄了第一虛擬機器112的私有IP位址IP3、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VDCID3及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3;位址查詢表322b的第二映射記錄了第二虛擬機器114的私有IP位址IP4、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VDCID4及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4;並且位址查詢表322的第三映射322c記錄了第三虛擬機器312的私有IP位址IP5、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VDCID5及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5。 在本範例實施例中,由於第一虛擬機器112與第三虛擬機器312被執行於不同實體機器中,因此,當第一虛擬機器112欲與第三虛擬機器(即,目標虛擬機器)312通訊而發出詢問第三虛擬機器312之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5的位址解析協定請求(以下稱為第二位址解析協定請求)時,虛擬橋接器116會將第一虛擬機器112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VDCID3加入至第二位址解析協定請求並且將第二位址解析協定請求重新導向(redirect)至位址解析伺服器320。特別是,若第一虛擬機器112與第三虛擬機器312屬於同一個虛擬資料中心時,位址解析伺服器320會傳送第三虛擬機器312之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5給虛擬橋接器116,以提供給第一虛擬機器112。以下將以流程圖並配合在第一虛擬機器112與第三虛擬機器312之間所執行之通訊範例的資料流示意圖來詳細說明本範例實施例的封包傳送方法。 圖3D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二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第一虛擬機器112與第三虛擬機器312通訊的資料流示意圖,並且圖4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二範例實施例所繪示的封包傳送方法的流程圖。 請同時參照圖3D與圖4,於步驟S410中,第一虛擬機器112廣播第二位址解析協定請求(如資料流301所示),用以詢問第三虛擬機器312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5,其中,第二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目的端IP位址欄位記錄第三虛擬機器312的私有IP位址IP5。 同樣地,於步驟S412中,虛擬橋接器116取得第二位址解析協定請求(如資料流301所示),並且在步驟S414中,虛擬橋接器116會判斷在虛擬機器登錄表118中的IP位址欄位是否有與第二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目的端IP位址欄位記錄的私有IP位址相同的登錄。若是,則接續步驟S416,虛擬橋接器116繼續判斷第一虛擬機器112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VDCID3是否相同於在虛擬機器登錄表118中對應記錄在第二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目的端IP位址欄位之私有IP位址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若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確實相同,則回傳對應的MAC位址(步驟S418);若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比對結果不同,則接續步驟S420,虛擬橋接器116將第一虛擬機器112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VDCID3加入至第二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識別碼欄位,並且將第二位址解析協定請求重新導向至位址解析伺服器320。 回到步驟S414之判斷,若虛擬橋接器116判斷在其虛擬機器登錄表118中的IP位址欄位並未有與第二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目的端IP位址欄位記錄的私有IP位址相同的登錄時,則同樣接續步驟S422。 接下來,於步驟S422,位址解析伺服器320在位址查詢表322中依據第三虛擬機器312的私有IP位址IP5查詢第三虛擬機器312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VDCID5並且判斷記錄在第二位址解析協定請求中的識別碼欄位的值是否相同於第三虛擬機器312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VDCID5。 若記錄在第二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識別碼欄位的值(即,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VDCID3)相同於第三虛擬機器312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VDCID5時,於步驟S424,位址解析伺服器320根據位址查詢表322,查詢第三虛擬機器312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5,並將此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5傳送給虛擬橋接器116(如資料流303所示)。此外,在步驟S426中,虛擬橋接器116會將第三虛擬機器312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5傳送給第一虛擬機器112以回應第二位址解析協定請求(如資料流304所示)。最後於步驟S428,第一虛擬機器112在取得第三虛擬機器312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5之後,便可傳送資料封包給第三虛擬機器312(如資料流305所示)。 其中,若記錄在第二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識別碼欄位的值不同於第三虛擬機器312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VDCID5時,則接續步驟S430,位址解析伺服器發送一拒絕存取訊息。 [第三範例實施例] 圖5A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三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的概要示意圖。 請參照圖5A,資料中心網路系統500包括第一實體機器510、執行於第一實體機器510上的第一服務節點512以及第一虛擬機器514、虛擬橋接器516以及虛擬機器登錄表518。資料中心網路系統500還包括位址解析伺服器520以及第二服務節點530。其中,第一實體機器510、位址解析伺服器520以及第二服務節點530均耦接至網路10。 第一實體機器510類似於第一實體機器110,而可分別地運轉一個或多個虛擬機器以及服務節點以提供不同的服務。 每一服務節點皆分別具有服務IP位址、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及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其中,每一服務節點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被設定為相同的一預設值,此預設值可由本領域具一般知識者依實際需求做設定,在此不加以限制。在本實施範例中,第二服務節點530為實體的主機(例如,伺服器)可用以提供一特定服務給予資料中心網路系統500中的各設備。 虛擬橋接器516的功能是類似於虛擬橋接器116並且執行於第一實體機器510上。此外,且第一服務節點512與第一虛擬機器514是透過虛擬橋接器516耦接至網路10。虛擬橋接器516具有對應第一實體機器510的虛擬機器登錄表518。虛擬機器登錄表518類似於虛擬機器登錄表118用以儲存多筆登錄,並且此些登錄用以記錄執行於第一實體機器510上之所有服務節點之服務IP位址、虛擬機器之私有IP位址、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與媒體存取控制位址。 具體來說,當第一服務節點512、第一虛擬機器514與第二服務節點530初始地運轉於資料中心網路系統500時,第一服務節點512、第一虛擬機器514與第二服務節點530需於位址解析伺服器520中進行註冊以登錄其私有IP位址、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與媒體存取控制位址。例如,位址查詢表522(如圖5B所示)的第一映射522a記錄了第一服務節點512的服務IP位址IP6、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VDCID6及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6;位址查詢表522b的第二映射記錄了第一虛擬機器514的私有IP位址IP7、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VDCID7及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7;並且位址查詢表522的第三映射522c記錄了第二服務節點530的服務IP位址IP8、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VDCID8及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8。 在本範例實施例中,當第一服務節點512欲與第二服務節點530通訊而發出詢問第二服務節點(即,目標服務節點)530之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8的位址解析協定請求(以下稱為第三位址解析協定請求)時,虛擬橋接器516會將第一服務節點512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VDCID6加入至第三位址解析協定請求並且將第三位址解析協定請求重新導向至位址解析伺服器520。特別是,位址解析伺服器520會傳送第二服務節點530之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8給虛擬橋接器516,以提供給第一服務節點512。以下將以流程圖並配合在第一服務節點512與第二服務節點530之間所執行之通訊範例的資料流示意圖來詳細說明本範例實施例的封包傳送方法。 圖5C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三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第一服務節點512與第二服務節點530通訊的資料流示意圖。 圖6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三範例實施例所繪示的封包傳送方法的流程圖。 以下請同時參照圖5C與圖6,於步驟S610,第一服務節點512廣播第三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用以詢問第二服務節點530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8,其中,第三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目的端IP位址欄位記錄第二服務節點530的服務IP位址IP8。 同樣地,在步驟S620中,虛擬橋接器516取得第三位址解析協定請求(如資料流501所示),根據第二服務節點530的服務IP位址IP8在第三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識別碼欄位中加入預設值,之後將第三位址解析協定請求重新導向至位址解析伺服器520(如資料流502所示)。在本範例實施例中,預設值例如可為0,意即,對於所有的服務節點來說,其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皆設定為0。 接下來,於步驟S630中,位址解析伺服器520在位址查詢表522中依據第三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目的端IP位址欄位查詢對應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即,第二服務節點530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VDCID8)並且判斷記錄在第三位址解析協定請求中的識別碼欄位的值是否相同於第二服務節點530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VDCID8。 若是,則接續步驟S640,位址解析伺服器520在位址查詢表中依據第三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識別碼欄位與目的端IP位址欄位查詢第二服務節點530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8並且將第二服務節點530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8傳送給虛擬橋接器518(如資料流503所示)。 在步驟S650中,虛擬橋接器518將第二服務節點530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8傳送給第一服務節點512以回應第三位址解析協定請求(如資料流504所示)。最後,於步驟S660,第一服務節點512在取得第二服務節點530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8之後,便可傳送資料封包給第二服務節點530(如資料流505所示)。 其中,若記錄在第三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識別碼欄位的值不同於第二服務節點530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VDCID8時,則接續步驟S670,位址解析伺服器520發送一拒絕存取訊息。 在本範例實施例中,藉由給予服務節點一特定相同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在資料封包傳送的過程中,可分辨出服務節點與虛擬機器的不同。 [第四範例實施例] 圖7A是根據本揭露之第四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的概要示意圖。 請參照圖7A,資料中心網路系統700包括第三服務節點710,第三服務節點710具有包裹(wrapper)模組712,位址解析伺服器520以及執行於第二實體機器310上的第三虛擬機器312。第三服務節點710、位址解析伺服器520以及第二實體機器310均耦接至網路10。 包裹模組712是執行於第三服務節點710上並且用以提供第三服務節點710欲通訊之虛擬機器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具體來說,由於隸屬於不同的虛擬資料中心之多個虛擬機器可能使用同一個私有IP位址,因此,當第三服務節點710欲與一個虛擬機器通訊而發出位址解析協定請求時,此位址解析協定請求必須包含此虛擬機器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位址解析伺服器520才能夠順利地提供對應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 例如,當一使用者透過包裹模組712輸入第三虛擬機器312的的私有IP位址藉以詢問第三虛擬機器(即,目標虛擬機器)312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時,包裹模組712會在第四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識別碼欄位中加入第三虛擬機器312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特別是,當接收到第四位址解析協定請求時,位址解析伺服器520會傳送第三虛擬機器312之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給第三服務節點710。以下將以流程圖並配合在第三服務節點710與第三虛擬機器312之間所執行之通訊範例的資料流示意圖來詳細說明本範例實施例的封包傳送方法。 圖7B是根據本揭露之第四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第三服務節點710與第三虛擬機器312通訊的資料流示意圖,並且圖8是根據本揭露之第四範例實施例所繪示的封包傳送方法的流程圖。 以下請同時參照圖7B與圖8,於步驟S810中,包裹模組712先接收到一使用者所輸入的第三虛擬機器312的私有IP位址IP9和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VDCID9(如資料流701所示),用以詢問第三虛擬機器312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9。接著,包裹模組712並在第四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目的端IP位址欄位記錄第三虛擬機器312的私有IP位址IP9。並且在第四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識別碼欄位中加入第三虛擬機器312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VDCID9。之後將第四位址解析協定請求重新導向至位址解析伺服器520(如資料流702所示)。 接下來,在步驟S820中,位址解析伺服器520會判斷在其位址查詢表522中是否有與第四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識別碼欄位與目的端IP位址欄位相同的登錄。在本範例實施例中,位址解析伺服器520會判斷在其位址查詢表522中是否有第三虛擬機器312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VDCID9與私有IP位址IP9相同的登錄。 若是,則接續步驟S830,位址解析伺服器520依據該筆登錄查詢第三虛擬機器312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9,並且將第三虛擬機器312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9傳送給第三服務節點710以回應第四位址解析協定請求(如資料流703所示)。最後,於步驟S840,第三服務節點710在取得第三虛擬機器312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9之後,便可傳送資料封包給第三虛擬機器312(如資料流704所示)。 其中,若記錄在第四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識別碼欄位的值不同於第三虛擬機器312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時VDCID9時,則接續步驟S850,位址解析伺服器520發送一拒絕存取訊息。 在本範例實施例中,一服務節點欲與一虛擬機器通訊的應用,例如是SSH(Secure Shell)遠端登入協定應用。如前所述,在此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封包的傳送係在一資料鏈結層中傳送(即,第2層傳送),因此分屬於不同虛擬資料中心的虛擬機器可能具有相同的私有IP位址。故,必須藉由包裹模組的運作,藉以讓服務節點能取得正確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 [第五範例實施例] 圖9A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五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的概要示意圖。 請參照圖9A,資料中心網路系統900包括第一實體機器110、執行於第一實體機器110上的第一虛擬機器112以及第二虛擬機器114、虛擬橋接器116以及虛擬機器登錄表118。資料中心網路系統900還包括位址解析伺服器320以及第四服務節點930。其中,第一實體機器110、位址解析伺服器320以及第四服務節點930均耦接至網路10。 每一服務節點皆分別具有服務IP位址、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及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其中,每一服務節點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被設定為相同的一預設值,此預設值可由本領域具一般知識者依實際需求做設定,在此不加以限制。 具體來說,當第一虛擬機器112、第二虛擬機器114與第四服務節點930初始地運轉於資料中心網路系統900時,第一虛擬機器112、第二虛擬機器114與第四服務節點930需於位址解析伺服器320中進行註冊以登錄其私有IP位址、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與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其中,第四服務節點930的私有IP位址IP10、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VDCID10及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10記錄於位址查詢表322中。 在本範例實施例中,當第一虛擬機器112欲與第四服務節點(即,目標服務節點)930通訊而發出詢問第四服務節點930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10的位址解析協定請求(以下稱為第五位址解析協定請求)時,虛擬橋接器116會將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的預設值加入至第五位址解析協定請求並且將第五位址解析協定請求重新導向至位址解析伺服器320。特別是,位址解析伺服器320會傳送第四服務節點930之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10給虛擬橋接器116,以提供給第一虛擬機器112。在本範例實施例中,預設值例如可為0,意即,對於所有的服務節點來說,其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皆設定為0。以下將以流程圖並配合在第一虛擬機器112與第四服務節點930之間所執行之通訊範例的資料流示意圖來詳細說明本範例實施例的封包傳送方法。 圖9B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五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第一虛擬機器112與第四服務節點930通訊的資料流示意圖,並且圖10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五範例實施例所繪示的封包傳送方法的流程圖。 以下請同時參照圖9B與圖10,於步驟S1010,第一虛擬機器112廣播第五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用以詢問第四服務節點930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10,其中,第五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目的端IP位址欄位記錄第四服務節點930的服務IP位址IP10。 同樣地,在步驟S1020中,虛擬橋接器116取得第五位址解析協定請求(如資料流901所示),根據第四服務節點930的服務IP位址IP10在第五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識別碼欄位中加入預設值,之後將第五位址解析協定請求重新導向至位址解析伺服器320(如資料流902所示)。 接下來,於步驟S1030中,位址解析伺服器320在位址查詢表322中依據第四服務節點930的服務IP位址IP10查詢第四服務節點930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VDCID10並且判斷記錄在第五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識別碼欄位的值是否同於第四服務節點930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VDCID10。 若是,則接續步驟S1040,位址解析伺服器320在位址查詢表322中依據第五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識別碼欄位與目的端IP位址欄位查詢第四服務節點930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10並且將第四服務節點930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10傳送給虛擬橋接器118(如資料流903所示)。 在步驟S1050中,虛擬橋接器118將第四服務節點930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10傳送給第一虛擬機器112以回應第五位址解析協定請求(如資料流904所示)。最後,於步驟S1060,第一虛擬機器112在取得第四服務節點930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10之後,便可傳送資料封包給第四服務節點(即,目標服務節點)930(如資料流905所示)。 其中,若記錄在第五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識別碼欄位的值不同於第四服務節點930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VDCID10時,則接續步驟S1070,位址解析伺服器320發送一拒絕存取訊息。 在本範例實施例中,藉由給予服務節點一特定相同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在資料封包傳送的過程中,可分辨出服務節點與虛擬機器的不同。 [第六範例實施例] 圖11A是根據本揭露之第六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的概要示意圖。 請參照圖11A,資料中心網路系統1100除了包括第一實體機器110、第一虛擬機器112、第二虛擬機器114、虛擬橋接器116以及虛擬機器登錄表118之外,更包括第四服務節點930。其中,第四服務節點930具有一連結對應表932。第六範例實施例中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與第五範例實施例具有相同的架構,故在此不重複贅述資料中心網路系統之各構件。 第六範例實施例與第五範例實施例的差異之處在於,當第一虛擬機器112成功的傳送資料封包給第四服務節點930(如資料流905)時,第四服務節點930會在其連結對應表932中記錄第一虛擬機器112的相關資訊。例如,連結對應表932的第一連結932a記錄第一虛擬機器112的來源端IP位址SRC_IP1、來源端埠口SRC_PORT1、目的端IP位址DST_IP1、目的端埠口DST_PORT2以及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11(如圖11B所示)。 特別是,在本範例實施例中,在第四服務節點930在接收到第一虛擬機器112所傳送的資料封包之後,而需將相關回應傳送給第一虛擬機器112時,第四服務節點930會根據其連結對應表932所記錄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來回傳資料封包。以下將以流程圖並配合在第四服務節點930回覆第一虛擬機器112之間所執行之通訊範例的資料流示意圖來詳細說明本範例實施例的封包傳送方法。 圖11C是根據本揭露之第六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第四服務節點930回覆第一虛擬機器112之通訊的資料流示意圖。並且圖12是根據本揭露之第六範例實施例所繪示的封包傳送方法的流程圖。 請同時參照圖11C與圖12,如步驟S1210所述,當第四服務節點930接收到來自第一虛擬機器112的資料封包且持續與第四服務節點930保持連線時,意即,第四服務節點930與第一虛擬機器112之間的通訊起始於第一虛擬機器112。緊接著於步驟S1220,第四服務節點930可利用所接收的資料封包,在連結對應表932中記錄來源端IP位址SRC_IP1、來源端埠口SRC_PORT1、目的端IP位址DST_IP1、目的端埠口DST_PORT2以及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11。在本範例實施例中,來源端IP位址SRC_IP1及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11即為第一虛擬機器112的私有IP位址與媒體存取控制位址。 接下來,在步驟S1230中,第四服務節點930透過連結對應表932中的第一連結932a判斷來源端IP位址SRC_IP1是否為第一虛擬機器112的私有IP位址。若是,則接續步驟S1240,第四服務節點930查詢第一連結932a中的來源端IP位址SRC_IP1及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11(即,第一虛擬機器112的私有IP位址與媒體存取控制位址),並且依據第一連結932a中的來源端IP位址SRC_IP1及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11傳送一回應資料封包給虛擬橋接器116(如資料流1106),虛擬橋接器116再將此回應資料封包傳送給第一虛擬機器112(如資料流1107);若否,則接續步驟S1250,拒絕傳送一回應資料封包。 [第七範例實施例] 圖13A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七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的概要示意圖。 請參照圖13A,資料中心網路系統1300除了包括第一實體機器110、第一虛擬機器112、第二虛擬機器114、虛擬橋接器116以及虛擬機器登錄表118之外,還包括一位址解析伺服器320以及伺服器負載平衡(Server Load Balance,SLB)節點1330。第一實體機器110、位址解析伺服器320以及伺服器負載平衡節點1330均耦接至網路10。 具體來說,伺服器負載平衡節點1330具有一負載平衡對應表1332(如圖13B所示),負載平衡對應表1332儲存多個映射,所述映射記錄從外部連結所接收的一資料封包中的目的端IP位址欄位的IP位址以及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欄位的值。例如,負載平衡對應表1332的第一映射1332a記錄了從外部連結所接收的一資料封包中的目的端IP位址欄位的私有IP位址IP12、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VDCID12。 例如,當伺服器負載平衡節點1330從外部連結接收欲與第一虛擬機器112進行通訊的資料封包時,伺服器負載平衡節點1330根據負載平衡對應表1332查詢第一虛擬機器112的私有IP位址與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並且據以廣播位址解析協定請求(以下稱為第七位址解析協定請求),以詢問第一虛擬機器112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12。特別是,位址解析伺服器320接收到第七位址解析協定請求後會傳送第一虛擬機器112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12給伺服器負載平衡節點1330。以下將以流程圖並配合伺服器負載平衡節點1330將來自於外部連結之資料封包轉送給第一虛擬機器112之通訊範例的資料流示意圖來詳細說明本範例實施例的封包傳送方法。。 圖13C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七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伺服器負載平衡節點1330將來自於外部連結之資料封包轉送給第一虛擬機器112的資料流示意圖,並且圖14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七範例實施例所繪示的封包傳送方法的流程圖。 請同時參照圖13C與14,如步驟S1410所述,伺服器負載平衡節點1330從外部連結接收欲傳送給第一虛擬機器112的一資料封包(如資料流1301所示)。接著,於步驟S1420中,藉由伺服器負載平衡節點1330中的負載平衡對應表1332判斷是否存有第一虛擬機器112的私有IP位址與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的該筆映射。 若否,則拒絕回應從外部連結所接收的該資料封包(步驟S1430)。若是,則接續步驟S1440,藉由伺服器負載平衡節點1330廣播第七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用以詢問第一虛擬機器112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如資料流1302所示)。其中,第七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目的端IP位址欄位記錄第一虛擬機器112的私有IP位址,並且第七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識別碼欄位記錄第一虛擬機器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 接下來,在步驟S1450中,位址解析伺服器320在位址查詢表322中依據第七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識別碼欄位與目的端IP位址欄位查詢第一虛擬機器112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並且將第一虛擬機器112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傳送給伺服器負載平衡節點1330(如資料流1303所示)。 最後在步驟S1460中,伺服器負載平衡節點1330在獲得第一虛擬機器112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後,便可傳送資料封包給第一虛擬機器112(如資料流1304)。 綜上所述,本揭露之範例實施例的封包傳送方法係透過給予每一虛擬資料中心獨特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藉由同時查詢私有IP位址以及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便可正確地取得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基此,同一資料中心網路系統中可重複地使用相同的私有IP位址,進而有效地解決在資料中心網路系統中需重新分配私有IP位址的問題。此外,屬於同一虛擬資料中心的虛擬機器才能互相傳遞資料,更可維護資料中心網路系統的資料保密性。 雖然本揭露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揭露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網路 100、300、500、700、900、1100、1300...資料中心網路系統 110、310、510...實體機器 112、114、312、514...虛擬機器 116、516...虛擬橋接器 118、518...虛擬機器登錄表 118a、118b...登錄 120...登錄表維護模組 122、326...接收模組 124...識別模組 126、328...傳送模組 128...封包轉送模組 320、520...位址解析伺服器 322、522...位址查詢表 322a~322c、522a~522c、1332a...映射 324...位址查詢表維護模組 512、530、710、930...服務節點 712...包裹模組 932...連結對應表 932a...連結 1330...伺服器負載平衡節點 1332...負載平衡對應表 301~305、501~505、701~704、901~905、1106~1107、1301~1304...資料流 S210~S250...第一範例實施例之封包傳送方法之各步驟 S410~S430...第二範例實施例之封包傳送方法之各步驟 S610~S670...第三範例實施例之封包傳送方法之各步驟 S810~S850...第四範例實施例之封包傳送方法之各步驟 S1010~S1070...第五範例實施例之封包傳送方法之各步驟 S1210~S1250...第六範例實施例之封包傳送方法之各步驟 S1410~S1460...第六範例實施例之封包傳送方法之各步驟 圖1A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一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的概要示意圖。 圖1B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一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虛擬橋接器的一實施方式。 圖1C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一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虛擬機器登錄表118的一實施方式。 圖2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一範例實施例所繪示的封包傳送方法的流程圖。 圖3A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二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的概要示意圖。 圖3B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二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位址解析伺服器的一實施方式。 圖3C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二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位址查詢表322的一實施方式。 圖3D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二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虛擬機器與虛擬機器通訊的資料流示意圖。 圖4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二範例實施例所繪示的封包傳送方法的流程圖。 圖5A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三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的概要示意圖。 圖5B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三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位址查詢表522的一實施方式。 圖5C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三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服務節點與服務節點通訊的資料流示意圖。 圖6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三範例實施例所繪示的封包傳送方法的流程圖。 圖7A是根據本揭露之第四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的概要示意圖。 圖7B是根據本揭露之第四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服務節點與虛擬機器通訊的資料流示意圖。 圖8是根據本揭露之第四範例實施例所繪示的封包傳送方法的流程圖。 圖9A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五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的概要示意圖。 圖9B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五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虛擬機器與服務節點通訊的資料流示意圖。 圖10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五範例實施例所繪示的封包傳送方法的流程圖。 圖11A是根據本揭露之第六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的概要示意圖。 圖11B是根據本揭露之第六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連結對應表932的一實施方式。 圖11C是根據本揭露之第六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服務節點回覆虛擬機器之通訊的資料流示意圖。 圖12是根據本揭露之第六範例實施例所繪示的封包傳送方法的流程圖。 圖13A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七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的概要示意圖。 圖13B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七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負載平衡對應表1332的一實施方式。 圖13C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七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伺服器負載平衡節點將來自於外部連結之資料封包轉送給虛擬機器的資料流示意圖。 圖14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七範例實施例所繪示的封包傳送方法的流程圖。 10...網路 100...資料中心網路系統 110...第一實體機器 112...第一虛擬機器 114...第二虛擬機器 116...虛擬橋接器 118...虛擬機器登錄表
权利要求:
Claims (31) [1] 一種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包括:一虛擬橋接器,耦接至一網路;一位址解析伺服器,耦接至該網路;以及一虛擬機器,執行於一實體機器上並且透過該虛擬橋接器耦接至該網路,其中該虛擬橋接器自該虛擬機器取得用以尋問一目標虛擬機器的一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在該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一識別碼欄位中加入對應的一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並重新導向該位址解析協定請求,其中該位址解析伺服器依據在該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一目的端網際網路協定位址欄位所記錄的一網際網路協定位址與該識別碼欄位所記錄之對應的一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來查詢對應的一媒體存取控制位址,之後傳送對應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以回應該位址解析協定請求。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其中該目標虛擬機器執行於該實體機器上並且透過該虛擬橋接器耦接至該網路,其中該虛擬橋接器依據儲存在該虛擬橋接器中的一虛擬機器登錄表來判斷該虛擬機器的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是否相同於該目標虛擬機器的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當該虛擬機器的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相同於該目標虛擬機器的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時,該虛擬橋接器根據該虛擬機器登錄表將該目標虛擬機器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傳送給該虛擬機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其中該目標虛擬機器執行於另一實體機器上,其中該虛擬橋接器將該虛擬機器的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加入該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該識別碼欄位,並且之後將該位址解析協定請求重新導向至該位址解析伺服器,其中該位址解析伺服器在該位址查詢表中查詢該目標虛擬機器的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並且判斷記錄在該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該識別碼欄位的值是否相同於該目標虛擬機器的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其中當記錄在該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該識別碼欄位的值相同於該目標虛擬機器的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時,該位址解析伺服器根據該位址查詢表將該目標虛擬機器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傳送給該虛擬橋接器,並且該虛擬橋接器將該目標虛擬機器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傳送給該虛擬機器以回應該位址解析協定請求。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更包括耦接至該網路的一目標服務節點。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其中該虛擬橋接器自該虛擬機器取得用以尋問該目標服務節點的一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另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在該另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一識別碼欄位中加入一預設值,並重新導向該另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至該位址解析伺服器,其中該位址解析伺服器依據在該另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中的一目的端網際網路協定位址欄位與一識別碼欄位來查詢該目標服務節點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之後傳送該目標服務節點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至該虛擬橋接器,其中該虛擬橋接器將該目標服務節點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傳送給該虛擬機器以回應該另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更包括透過該虛擬橋接器耦接至該網路的一服務節點,該服務節點廣播用以詢問該目標服務節點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另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其中該虛擬橋接器取得該另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在該另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一識別碼欄位中加入一預設值,並重新導向該另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至該位址解析伺服器,其中該位址解析伺服器依據在該另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中的一目的端網際網路協定位址欄位與該識別碼欄位來查詢該目標服務節點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之後傳送該目標服務節點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至該虛擬橋接器,其中該虛擬橋接器將該目標服務節點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傳送給該服務節點以回應該另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更包括耦接至該網路且具有一包裹模組的一服務節點,其中該服務節點廣播用以詢問該目標虛擬機器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另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其中該包裹模組在該另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一識別碼欄位中加入該目標虛擬機器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其中該位址解析伺服器依據在該另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中的一目的端網際網路協定位址欄位與該識別碼欄位來查詢該目標虛擬機器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之後傳送該目標虛擬機器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至該服務節點以回應該另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其中當該目標服務節點接收到來自該虛擬機器的一資料封包時,該目標服務節點依據該資料封包的一來源端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一來源端埠口、一目的端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一目的端埠口以及一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在一連結對應表中記錄該虛擬機器的該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與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其中該目標服務節點透過該連結對應表查詢該虛擬機器的該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與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並且依據該虛擬機器的該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與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傳送一回應資料封包給該虛擬機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更包括耦接至該網路且具有一負載平衡對應表的一伺服器負載平衡節點,其中該伺服器負載平衡節點從一外部連結接收欲傳送給該虛擬機器的一資料封包,並且該伺服器負載平衡節點依據該負載平衡對應表查詢該虛擬機器的該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與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其中該伺服器負載平衡節點廣播用以詢問該虛擬機器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另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其中該另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一目的端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欄位記錄該虛擬機器的該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並且該另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一識別碼欄位記錄該虛擬機器的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其中該另一位址解析伺服器在該位址查詢表中依據該另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該識別碼欄位與該目的端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欄位查詢該虛擬機器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並且將該虛擬機器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傳送給該伺服器負載平衡節點。 [10] 一種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包括:一第一實體機器,耦接至一網路;一虛擬橋接器,執行於該第一實體機器上並且耦接至該網路;以及一位址解析伺服器,耦接至該網路,其中,該虛擬橋接器取得具有一識別碼欄位與一目的端網際網路協定位址欄位的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並在該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該識別碼欄位中加入對應的一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並將該位址解析協定請求重新導向至該位址解析伺服器,其中,該位址解析伺服器依據在該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該目的端網際網路協定位址欄位所記錄的一網際網路協定位址與該識別碼欄位所記錄之對應的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來查詢對應的一媒體存取控制位址,之後傳送對應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以回應該位址解析協定請求。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更包括:多個虛擬機器,其中每一該些虛擬機器具有一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一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及一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該些虛擬機器分別地隸屬於多個虛擬資料中心並且隸屬於同一個虛擬資料中心的虛擬機器具有相同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其中,該些虛擬機器之中的一第一虛擬機器與一第二虛擬機器執行於該第一實體機器上並且透過該虛擬橋接器耦接至該網路,其中該虛擬橋接器具有對應該第一實體機器的一虛擬機器登錄表,該虛擬機器登錄表儲存多筆登錄,該些登錄之中的一第一登錄記錄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及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該些登錄之中的一第二登錄記錄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及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其中該第一虛擬機器廣播用以詢問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一第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其中該第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一目的端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欄位記錄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其中該虛擬橋接器取得該第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並且依據對應該第一實體機器的該虛擬機器登錄表判斷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是否相同於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若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相同於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時,該虛擬橋接器根據對應該第一實體機器的該虛擬機器登錄表將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傳送給該第一虛擬機器以回應該第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更包括:多個虛擬機器,其中每一該些虛擬機器具有一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一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及一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該些虛擬機器分別地隸屬於多個虛擬資料中心並且隸屬於同一個虛擬資料中心的虛擬機器具有相同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以及一第二實體機器,耦接至該網路,其中該些虛擬機器之中的一第一虛擬機器執行於該第一實體機器上,並且透過該虛擬橋接器耦接至該網路,該些虛擬機器之中的一第三虛擬機器執行於該第二實體機器上,其中該位址解析伺服器用以維持一位址查詢表,該位址查詢表儲存多筆映射,該位址查詢表的該些映射記錄每一該些虛擬機器的該私有網際網路位址、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即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其中該第一虛擬機器廣播用以詢問該第三虛擬機器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一第二位址解析協定請求,其中該第二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一目的端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欄位記錄該第三虛擬機器的該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其中該虛擬橋接器取得該第二位址解析協定請求,依據對應該第一實體機器的該虛擬機器登錄表在該第二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一識別碼欄位中加入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並且之後將該第二位址解析協定請求重新導向至該位址解析伺服器,其中該位址解析伺服器在該位址查詢表中依據該第三虛擬機器的該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查詢該第三虛擬機器的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並且判斷記錄在該第二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該識別碼欄位的值是否相同於該第三虛擬機器的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其中若記錄在該第二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該識別碼欄位的值相同於該第三虛擬機器的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時,該位址解析伺服器根據該位址查詢表將該第三虛擬機器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傳送給該虛擬橋接器,並且該虛擬橋接器將該第三虛擬機器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傳送給該第一虛擬機器以回應該第二位址解析協定請求。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更包括:多個服務節點,耦接至該網路,其中每一該些服務節點具有一服務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一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及一媒體存取控制位址,每一該些服務節點的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被設定為相同的一預設值,其中該些服務節點包括一第一服務節點與一第二服務節點,該第一服務節點執行於該第一實體機器上並且透過該虛擬橋接器耦接至該網路,其中該位址解析伺服器用以維持一位址查詢表,該位址查詢表儲存多筆映射,該位址查詢表的該些映射更記錄每一該些服務節點的該服務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及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其中該第一服務節點廣播用以詢問該第二服務節點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一第三位址解析協定請求,其中該第三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一目的端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欄位記錄該第二服務節點的該服務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其中該虛擬橋接器取得該第三位址解析協定請求,根據該第二服務節點的該服務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在該第三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一識別碼欄位中加入該預設值並且之後將該第三位址解析協定請求重新導向至該位址解析伺服器,其中該位址解析伺服器在該位址查詢表中依據該第三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該識別碼欄位與該目的端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欄位查詢該第二服務節點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並且將該第二服務節點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傳送給該虛擬橋接器,其中該虛擬橋接器將該第二服務節點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傳送給該第一虛擬機器以回應該第三位址解析協定請求。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更包括:多個虛擬機器,其中每一該些虛擬機器具有一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一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及一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該些虛擬機器分別地隸屬於多個虛擬資料中心並且隸屬於同一個虛擬資料中心的虛擬機器具有相同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以及一第三服務節點,耦接至該網路並且具有一包裹模組,其中該位址解析伺服器用以維持一位址查詢表,該位址查詢表儲存多筆映射,該位址查詢表的該些映射更記錄每一該些虛擬機器的該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及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其中該第三服務節點廣播一第四位址解析協定請求,該第四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用以詢問該些虛擬機器之中的一第三虛擬機器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其中該第四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一目的端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欄位記錄該第三虛擬機器的該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並且該包裹模組在該第四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一識別碼欄位中加入該第三虛擬機器的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其中該位址解析伺服器在該位址查詢表中依據該第四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該識別碼欄位與該目的端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欄位查詢該第三虛擬機器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並且該位址解析伺服器將該第三虛擬機器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傳送給該第三服務節點以回應該第四位址解析協定請求。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更包括:多個虛擬機器,其中每一該些虛擬機器具有一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一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及一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該些虛擬機器分別地隸屬於多個虛擬資料中心並且隸屬於同一個虛擬資料中心的虛擬機器具有相同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以及一第四服務節點,耦接至該網路,其中該位址解析伺服器用以維持一位址查詢表,該位址查詢表儲存多筆映射,該位址查詢表的該些映射更記錄每一該些虛擬機器的該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及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其中該位址查詢表的該些映射更記錄該第四服務節點的一服務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一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及一媒體存取控制位址,並且該第四服務節點的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被設定為一預設值,其中該些虛擬機器之中的一第一虛擬機器執行於該第一實體機器上,並且透過該虛擬橋接器耦接至該網路,其中該第一虛擬機器廣播用以詢問該第四服務節點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一第五位址解析協定請求,其中該第五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一目的端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欄位記錄該第四服務節點的該服務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其中該虛擬橋接器取得該第五位址解析協定請求,根據該第四服務節點的該服務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在該第五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一識別碼欄位中加入該預設值並且之後將該第五位址解析協定請求重新導向至該位址解析伺服器,其中該位址解析伺服器在該位址查詢表中依據該第五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該識別碼欄位與該目的端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欄位查詢該第四服務節點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並且將該第四服務節點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傳送給該虛擬橋接器,其中該虛擬橋接器將該第四服務節點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傳送給該第一虛擬機器以回應該第五位址解析協定請求。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其中當該第四服務節點接收到來自該第一虛擬機器的一資料封包時,該第四伺服器依據該資料封包的一來源端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一來源端埠口(Source Port)、一目的端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一目的端埠口以及一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在一連結對應表中記錄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與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其中該第四服務節點透過該連結對應表查詢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與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並且依據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與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傳送一回應資料封包給該第一虛擬機器。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更包括:多個虛擬機器,其中每一該些虛擬機器具有一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一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及一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該些虛擬機器分別地隸屬於多個虛擬資料中心並且隸屬於同一個虛擬資料中心的虛擬機器具有相同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以及一伺服器負載平衡節點,耦接至該網路,其中該伺服器負載平衡節點具有一負載平衡對應表,該負載平衡對應表儲存多個映射,該負載平衡對應表的該些映射記錄每一該些虛擬機器的該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與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其中該位址解析伺服器用以維持一位址查詢表,該位址查詢表儲存多筆映射,該位址查詢表的該些映射更記錄每一該些虛擬機器的該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及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其中該伺服器負載平衡節點從一外部連結接收欲傳送給該些虛擬機器之中的一第一虛擬機器的一資料封包,並且該伺服器負載平衡節點依據該負載平衡對應表查詢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與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其中該伺服器負載平衡節點廣播用以詢問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一第六位址解析協定請求,其中該第六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一目的端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欄位記錄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並且該第六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一識別碼欄位記錄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其中該位址解析伺服器在該位址查詢表中依據該第六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該識別碼欄位與該目的端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欄位查詢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並且將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傳送給該伺服器負載平衡節點。 [18] 一種虛擬橋接器,執行於一第一實體機器上並且耦接至一網路,包括:一接收模組,用以取得一第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其中執行於該第一實體機器上的一第一虛擬機器廣播用以詢問執行於該第一實體機器上的一第二虛擬機器的一媒體存取控制位址;一識別模組,耦接至該接收模組,用以判斷該第一虛擬機器的一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是否相同於該第二虛擬機器的一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以及一傳送模組,耦接至該識別模組,其中,當該識別模組判斷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相同於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該傳送模組將該第二虛擬機器的一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傳送給該第一虛擬機器以回應該第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虛擬橋接器,更包括:一登錄表維護模組,用以維護該第一實體機器的一虛擬機器登錄表,其中該登錄表維護模組包括多筆登錄,其中多個虛擬機器執行於該第一實體機器上,並且該登錄表維護模組記錄每一該些虛擬機器之中的一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一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及一媒體存取控制位址於該些登錄之中。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虛擬橋接器,更包括耦接至該傳送模組的一重新導向模組,其中該接收模組取得一第二位址解析協定請求,其中該第一虛擬機器廣播用以詢問執行於一第二實體機器上的一第三虛擬機器的一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第二位址解析協定請求,該重新導向模組在該第二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一識別碼欄位中加入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且該重新導向模組將該第二位址解析協定請求重新導向至一位址解析伺服器。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虛擬橋接器,更包括耦接至該傳送模組的一重新導向模組,其中該接收模組取得一第三位址解析協定請求,其中執行於該第一實體機器上的一第一服務節點廣播用以詢問一第二服務節點的一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第三位址解析協定請求,其中該重新導向模組在該第三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一識別碼欄位中加入一預設值,且該重新導向模組將該第三位址解析協定請求重新導向至一位址解析伺服器。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虛擬橋接器,更包括耦接至該傳送模組的一重新導向模組,其中該接收模組取得一第四位址解析協定請求,其中該第一虛擬機器廣播用以詢問一第四服務節點的一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第四位址解析協定請求,其中該重新導向模組在該第四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一識別碼欄位中加入一預設值,且該重新導向模組將該第四位址解析協定請求重新導向至一位址解析伺服器。 [23] 一種位址解析伺服器,包括:一接收模組,接收具有一目的端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欄位與一識別碼欄位的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一位址查詢表維護模組,耦接至該接收模組,用以維護一位址查詢表,以及在該位址查詢表中依據該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一目的端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欄位所記錄的一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與該識別碼欄位所記錄的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查詢對應的一媒體存取控制位址,一傳送模組,耦接至該位址查詢表維護模組與該接收模組,用以傳送對應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以回應該位址解析協定請求。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位址解析伺服器,其中該位址查詢表維護模組儲存多筆映射於該位址查詢表中,並且該登錄表維護模組記錄每一該些虛擬機器之中的一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一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及一媒體存取控制位址於該些映射之中。 [25] 一種資料中心網路系統的封包傳送方法,該封包傳送方法包括:在一資料中心網路系統中配置多個虛擬機器,其中該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包括一第一實體機器、該些虛擬機器之中的一第一虛擬機器與一第二虛擬機器執行於該第一實體機器上並且透過執行於該第一實體機器的一虛擬橋接器耦接至一網路,每一該些虛擬機器具有一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一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及一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該些虛擬機器分別地隸屬於多個虛擬資料中心並且隸屬於同一個虛擬資料中心的虛擬機器具有相同的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其中該虛擬橋接器具有對應該第一實體機器的一虛擬機器登錄表,該虛擬機器登錄表儲存多筆登錄;將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及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記錄於該些登錄之中的一第一登錄,將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及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記錄於該些登錄之中的一第二登錄;藉由該第一虛擬機器廣播用以詢問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一第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其中該第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一目的端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欄位記錄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藉由該虛擬橋接器取得該第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並且依據對應該第一實體機器的該虛擬機器登錄表判斷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是否相同於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以及若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相同於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時,藉由該虛擬橋接器根據對應該第一實體機器的該虛擬機器登錄表將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傳送給該第一虛擬機器以回應該第一位址解析協定請求。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的封包傳送方法,該資料中心網路系統更包括耦接至該網路的一位址解析伺服器以及一第二實體機器,其中該位址解析伺服器用以維護一位址查詢表,該位址查詢表儲存多個映射,該位址查詢表的該些映射記錄每一該些虛擬機器的該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及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其中該些虛擬機器之中的一第三虛擬機器,執行於該第二實體機器上,該封包傳送方法更包括:藉由該第一虛擬機器廣播用以詢問該第三虛擬機器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一第二位址解析協定請求,其中該第二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一目的端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欄位記錄該第三虛擬機器的該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藉由該虛擬橋接器取得該第二位址解析協定請求,依據對應該第一實體機器的該虛擬機器登錄表在該第二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一識別碼欄位中加入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並且之後將該第二位址解析協定請求重新導向至該位址解析伺服器;藉由該位址解析伺服器在該位址查詢表中依據該第三虛擬機器的該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查詢該第三虛擬機器的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並且判斷記錄在該第二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該識別碼欄位的值是否相同於該第三虛擬機器的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以及若記錄在該第二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該識別碼欄位的值相同於該第三虛擬機器的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時,該位址解析伺服器根據該位址查詢表將該第三虛擬機器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傳送給該虛擬橋接器,並且該虛擬橋接器將該第三虛擬機器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傳送給該第一虛擬機器以回應該第二位址解析協定請求。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的封包傳送方法,該資料中心網路系統更包括耦接至該網路的多個服務節點,其中每一該些服務節點具有一服務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一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及一媒體存取控制位址,並且分別記錄於該位址解析伺服器中的該位址查詢表的該些映射,其中每一該些服務節點的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被設定為相同的一預設值,其中該些服務節點包括一第一服務節點與一第二服務節點,該第一服務節點執行於該第一實體機器上並且透過該虛擬橋接器耦接至該網路,該封包傳送方法更包括:藉由該第一服務節點廣播用以詢問第二服務節點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一第三位址解析協定請求,其中該第三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一目的端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欄位記錄該第二服務節點的該服務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藉由該虛擬橋接器取得該第三位址解析協定請求,根據該第二服務節點的該服務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在該第三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一識別碼欄位中加入該預設值並且之後將該第三位址解析協定請求重新導向至該位址解析伺服器;藉由該位址解析伺服器在該位址查詢表中依據該第三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該識別碼欄位與該目的端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欄位查詢該第二服務節點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並且將該第二服務節點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傳送給該虛擬橋接器;以及藉由該虛擬橋接器將該第二服務節點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傳送給該第一服務節點以回應該第三位址解析協定請求。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的封包傳送方法,該資料中心網路系統更包括耦接至該網路的一第三服務節點,並且具有一包裹模組,該封包傳送方法更包括:藉由該第三服務節點廣播用以詢問該第三虛擬機器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一第四位址解析協定請求,其中該第四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一目的端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欄位記錄該第三虛擬機器的該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並且該包裹模組在該第四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一識別碼欄位中加入該第三虛擬機器的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以及藉由該位址解析伺服器在該位址查詢表中依據該第四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該識別碼欄位與該目的端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欄位查詢該第三虛擬機器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並且將該第三虛擬機器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傳送給該第三服務節點以回應該第四位址解析協定請求。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的封包傳送方法,該資料中心網路系統更包括耦接至該網路的一第四服務節點,該封包傳送方法更包括:記錄該第四服務節點的一服務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一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及一媒體存取控制位址於該位址查詢表的該些映射,為該第四服務節點的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被設定一預設值;藉由該第一虛擬機器廣播用以詢問該第四服務節點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一第五位址解析協定請求,其中該第五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一目的端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欄位記錄該第四服務節點的該服務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藉由該虛擬橋接器取得該第五位址解析協定請求,根據該第四服務節點的該服務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在該第五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一識別碼欄位中加入該預設值並且之後將該第五位址解析協定請求重新導向至該位址解析伺服器;藉由該位址解析伺服器在該位址查詢表中依據該第五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該識別碼欄位與該目的端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欄位查詢該第四服務節點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並且將該第四服務節點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傳送給該虛擬橋接器;以及藉由該虛擬橋接器將該第四服務節點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傳送給該第一虛擬機器以回應該第五位址解析協定請求。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的封包傳送方法,更包括:當該第四服務節點接收到來自該第一虛擬機器的一資料封包時,藉由該第四服務節點依據該資料封包的一來源端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一來源端埠口(Source Port)、一目的端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一目的端埠口以及一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在一連結對應表中記錄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與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以及藉由該第四服務節點透過該連結對應表查詢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與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並且依據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與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傳送一回應資料封包給該第一虛擬機器。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的封包傳送方法,該資料中心網路系統更包括耦接至該網路的一伺服器負載平衡節點,其中該伺服器負載平衡節點具有一負載平衡對應表,該負載平衡對應表儲存多個映射,該負載平衡對應表的該些映射記錄每一該些虛擬機器的該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與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該封包傳送方法更包括:藉由該伺服器負載平衡節點從一外部連結接收欲傳送給該第一虛擬機器的一資料封包,並且藉由該伺服器負載平衡節點依據該負載平衡對應表查詢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與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藉由該伺服器負載平衡節點廣播用以詢問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一第六位址解析協定請求,其中該第六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一目的端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欄位記錄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私有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並且該第六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一識別碼欄位記錄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虛擬資料中心識別碼;以及藉由該位址解析伺服器在該位址查詢表中依據該第六位址解析協定請求的該識別碼欄位與該目的端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欄位查詢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並且將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傳送給該伺服器負載平衡節點。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454098B|2014-09-21|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及其封包傳送方法 US10601708B2|2020-03-24|Authorizing communications between computing nodes JP4008049B2|2007-11-14|アドレス送信装置、アドレス送信方法およびアドレス送信システム US8046480B2|2011-10-25|Embedding overlay virtual network addresses in underlying substrate network addresses US6175867B1|2001-01-16|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networks addressed via common network addresses US7865586B2|2011-01-04|Configuring communications between computing nodes US9019963B2|2015-04-28|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rect frame switching using frame contained destination information CN104718733B|2018-02-13|基于分组的标识符定位符网络协议|负载平衡和路由选择的方法和系统 US8769057B1|2014-07-01|Employing a hierarchy of servers to resolve fractional IP addresses EP3709182A2|2020-09-16|Configuring communications between computing nodes WO2012051872A1|2012-04-26|一种实现二层网络的扩展方法及扩展的二层网络 CN101465889A|2009-06-24|网络地址转换设备及其响应地址解析协议请求的方法 US8250189B1|2012-08-21|Employing IP version fields to determine data-link layer addresses US8428060B2|2013-04-23|Determining the group address for an Ethernet-based multicast communication CN107454132B|2020-08-11|支持多租户的网络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JP2011071870A|2011-04-07|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US10764241B2|2020-09-01|Address assignment and data forwarding in computer networks US10862849B2|2020-12-08|Address resolution system CN103795634B|2019-02-05|一种转发表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KR100811354B1|2008-03-07|오유아이|를 이용한 디에치시피| 서버의클라이언트 관리방법 KR20130022090A|2013-03-06|가상화 라우터를 구현하는 물리서버 및 그 방법 JP2013027015A|2013-02-04|フレーム転送システム、フレーム転送装置およびフレーム転送方法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CN103139282B|2017-04-12| TWI454098B|2014-09-21| CN103139282A|2013-06-05| US20130136126A1|2013-05-30| US8767737B2|2014-07-01|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US6453392B1|1998-11-10|2002-09-17|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sharing dedicated devices between virtual machine guests| JP3898498B2|2001-12-06|2007-03-28|富士通株式会社|サーバ負荷分散システム| US7415535B1|2002-04-22|2008-08-19|Cisco Technology, Inc.|Virtual MAC address system and method| US20070050520A1|2004-03-11|2007-03-01|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host extension of a hierarchical interconnect network| KR100886550B1|2002-09-17|2009-03-02|삼성전자주식회사|아이피 어드레스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US7480737B2|2002-10-25|2009-01-20|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Technique for addressing a cluster of network servers| US7619966B2|2003-02-21|2009-11-17|Alcatel Lucent|Hybrid virtual private LAN extensions| US7814232B2|2003-03-28|2010-10-12|Cisco Technology, Inc.|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with gateway load distribution| US7707312B2|2003-12-31|2010-04-27|Alcatel Lucent|Printer discovery protocol system and method| US7480710B1|2004-07-13|2009-01-20|Cisco Technology, Inc.|Resolving duplication of IP addresses in IP networks| WO2007043767A1|2005-10-07|2007-04-19|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s of user equipment using 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259720B2|2007-02-02|2012-09-04|Cisco Technology, Inc.|Triple-tier anycast addressing| JP5069356B2|2007-11-26|2012-11-07|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エルエムエリクソン(パブル)|データ伝送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アドレス解決のための技術| US8972978B2|2008-05-02|2015-03-03|Skytap|Multitenant hosted virtual machine infrastructure| US8160063B2|2008-06-09|2012-04-17|Microsoft Corporation|Data center interconnect and traffic engineering| US8259726B2|2009-05-28|2012-09-04|Force10 Networks, Inc.|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warding table reduction| TW201118738A|2009-11-30|2011-06-01|Inventec Corp|A method of the keeping connection of remote the virtual machine| CN102971992B|2010-06-29|2016-03-09|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虚拟专用局域网设备、网络组件和数据帧转发方法| CN102457583B|2010-10-19|2014-09-10|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一种虚拟机移动性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US8873398B2|2011-05-23|2014-10-28|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Implementing EPC in a cloud computer with openflow data plane| US20130107889A1|2011-11-02|2013-05-02|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Distributed Address Resolution Service for Virtualized Networks|US8989705B1|2009-06-18|2015-03-24|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Secure placement of centralized media controller application in mobile access terminal| US9229867B2|2011-06-16|2016-01-05|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Shared network response cache| US10042657B1|2011-06-30|2018-08-07|Emc Corporation|Provisioning virtual applciations from virtual application templates| US9323820B1|2011-06-30|2016-04-26|Emc Corporation|Virtual datacenter redundancy| US8769058B1|2011-06-30|2014-07-01|Emc Corporation|Provisioning interfacing virtual machines to separate virtual datacenters| US9282142B1|2011-06-30|2016-03-08|Emc Corporation|Transferring virtual datacenters between hosting locations while maintaining communication with a gateway server following the transfer| US9058336B1|2011-06-30|2015-06-16|Emc Corporation|Managing virtual datacenters with tool that maintains communications with a virtual data center that is moved| US10264058B1|2011-06-30|2019-04-16|Emc Corporation|Defining virtual application templates| CN102263704B|2011-09-01|2014-03-26|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一种支持数据中心二层互联的拓扑构建方法和装置| CN103209136A|2012-01-11|2013-07-17|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一种网络负荷控制方法及登记服务器| US9027102B2|2012-05-11|2015-05-05|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Web server bypass of backend process o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 and secure element chips| EP3852316A1|2012-06-21|2021-07-21|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Method, apparatus, host, and network system for processing packet| US9282898B2|2012-06-25|2016-03-15|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End-to-end trusted 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US9066230B1|2012-06-27|2015-06-23|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Trusted policy and charging enforcement function| US8649770B1|2012-07-02|2014-02-11|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Extended trusted security zone radio modem| US9390055B2|2012-07-17|2016-07-12|Coho Data, Inc.|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integrating end-host and network resources in distributed memory| US8667607B2|2012-07-24|2014-03-04|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Trusted security zone access to peripheral devices| US9183412B2|2012-08-10|2015-11-10|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sioning and using multiple trusted security zones on an electronic device| US9225671B2|2012-08-17|2015-12-29|Cisco Technology, Inc.|Auto management of a virtual device context enabled network infrastructure| US9215180B1|2012-08-25|2015-12-15|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File retrieval in real-time brokering of digital content| US8954588B1|2012-08-25|2015-02-10|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Reservations in real-time brokering of digital content delivery| US9015068B1|2012-08-25|2015-04-21|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Framework for real-time brokering of digital content delivery| US9578664B1|2013-02-07|2017-02-21|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Trusted signaling in 3GPP interfaces in a 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61227B1|2013-02-07|2015-10-13|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Trusted signaling in long term evolution4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O2014132954A1|2013-02-26|2014-09-04|日本電気株式会社|通信システム、制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104840B1|2013-03-05|2015-08-11|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Trusted security zone watermark| US9613208B1|2013-03-13|2017-04-04|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Trusted security zone enhanced with trusted hardware drivers| US9049186B1|2013-03-14|2015-06-02|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Trusted security zone re-provisioning and re-use capability for refurbished mobile devices| US9049013B2|2013-03-14|2015-06-02|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Trusted security zone container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confidentiality of trusted service manager data| US20140282542A1|2013-03-14|2014-09-18|Infinio Systems Inc.|Hypervisor Storage Intercept Method| US8984592B1|2013-03-15|2015-03-17|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Enablement of a trusted security zone authentication for remote mobile device manag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US9021585B1|2013-03-15|2015-04-28|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JTAG fuse vulnerability determination and protection using a trusted execution environment| US9191388B1|2013-03-15|2015-11-17|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Trusted security zone communication addressing on an electronic device| US20140280775A1|2013-03-15|2014-09-18|Conrad N. Wood|Network Stack and Related Techniques| US9374363B1|2013-03-15|2016-06-21|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Restricting access of a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to confidential data or applications via a remote network based on event triggers generated by the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967111B2|2013-03-15|2018-05-08|Rackspace Us, Inc.|Software-defined multinetwork bridge| US9171243B1|2013-04-04|2015-10-27|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System for managing a digest of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stored in a radio frequency identity chip coupled to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454723B1|2013-04-04|2016-09-27|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Radio frequency identitychip electrically and communicatively coupled to motherboard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324016B1|2013-04-04|2016-04-26|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Digest of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tatic and dynamic portions| US9838869B1|2013-04-10|2017-12-05|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Delivering digital content to a mobile device via a digital rights clearing house| US9443088B1|2013-04-15|2016-09-13|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Protection for multimedia files pre-downloaded to a mobile device| US9225638B2|2013-05-09|2015-12-29|Vmware, Inc.|Method and system for service switching using service tags| US9069952B1|2013-05-20|2015-06-30|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Method for enabling hardware assisted operating system region for safe execution of untrusted code using trusted transitional memory| US9560519B1|2013-06-06|2017-01-31|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profound identity brokering framework| US9183606B1|2013-07-10|2015-11-10|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Trusted processing location within a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US9509615B2|2013-07-22|2016-11-29|Vmware, Inc.|Managing link aggregation traffic in a virtual environment| US9686178B2|2013-07-22|2017-06-20|Vmware, Inc.|Configuring link aggregation groups to perform load balancing in a virtual environment| US9231863B2|2013-07-23|2016-01-05|Dell Products L.P.|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data center architecture facilitating layer 2 over layer 3 communication| US9208339B1|2013-08-12|2015-12-08|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Verifying Applications in Virtual Environments Using a Trusted Security Zone| US9910686B2|2013-10-13|2018-03-06|Nicira, Inc.|Bridging between network segments with a logical router| US9185626B1|2013-10-29|2015-11-10|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Secure peer-to-peer call forking facilitated by trusted 3rd party voice server provisioning| US9191522B1|2013-11-08|2015-11-17|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Billing varied service based on tier| US9161325B1|2013-11-20|2015-10-13|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virtualization| US9203753B2|2013-11-25|2015-12-01|Cisco Technology, Inc.|Traffic optimization using network address and port translation in a computer cluster| CN103731353B|2013-12-26|2017-07-14|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虚拟机的物理地址获取方法| US9118655B1|2014-01-24|2015-08-25|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Trusted display and transmission of digital ticket documentation| US10120729B2|2014-02-14|2018-11-06|Vmware, Inc.|Virtual machine load balancing| US9454314B2|2014-03-07|2016-09-27|ProfitBricks, Inc.|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reating an image of a virtual storage device| US9361171B2|2014-03-07|2016-06-07|ProfitBricks, Inc.|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torage of data in a virtual storage device| CN103841028B|2014-03-24|2017-02-08|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设备| US9893988B2|2014-03-27|2018-02-13|Nicira, Inc.|Address resolution using multiple designated instances of a logical router| US9226145B1|2014-03-28|2015-12-29|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Verification of mobile device integrity during activation| CN103997462B|2014-05-19|2017-04-19|清华大学|一种基于凸包收敛算法的组播策略路由方案| US9230085B1|2014-07-29|2016-01-05|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Network based temporary trust extension to a remote or mobile device enabled via specialized cloud services| US20160094454A1|2014-09-30|2016-03-31|Nicira, Inc.|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service with a plurality of service nodes| US10225137B2|2014-09-30|2019-03-05|Nicira, Inc.|Service node selection by an inline service switch| US9768980B2|2014-09-30|2017-09-19|Nicira, Inc.|Virtual distributed bridging| US10511458B2|2014-09-30|2019-12-17|Nicira, Inc.|Virtual distributed bridging| US10020960B2|2014-09-30|2018-07-10|Nicira, Inc.|Virtual distributed bridging| US10250443B2|2014-09-30|2019-04-02|Nicira, Inc.|Using physical location to modify behavior of a distributed virtual network element| US10320679B2|2014-09-30|2019-06-11|Nicira, Inc.|Inline load balancing| US9779232B1|2015-01-14|2017-10-03|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Trusted code generation and verification to prevent fraud from maleficent external devices that capture data| US9838868B1|2015-01-26|2017-12-05|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Mated universal serial buswireless dongles configured with destination addresses| US10594743B2|2015-04-03|2020-03-17|Nicira, Inc.|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a content switch| US9473945B1|2015-04-07|2016-10-18|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Infrastructure for secure short message transmission| US9860209B2|2015-05-12|2018-01-02|Cisco Technology, Inc.|Stateful connection processing in a security device cluster| US10225184B2|2015-06-30|2019-03-05|Nicira, Inc.|Redirecting traffic in a virtual distributed router environment| US10243914B2|2015-07-15|2019-03-26|Nicira, Inc.|Managing link aggregation traffic in edge nodes| US9992153B2|2015-07-15|2018-06-05|Nicira, Inc.|Managing link aggregation traffic in edge nodes| US9819679B1|2015-09-14|2017-11-14|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Hardware assisted provenance proof of named data networking associated to device data, addresses, services, and servers| US10282719B1|2015-11-12|2019-05-07|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Secure and trusted device-based billing and charging process using privilege for network proxy authentication and audit| US9817992B1|2015-11-20|2017-11-14|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e USIM wireless network access| CN108293001B|2015-12-31|2020-10-23|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一种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及其中的服务集群的部署方法| CN108632050B|2017-03-15|2021-03-02|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一种记录网站访问日志的方法和装置| JP6333498B1|2017-03-31|2018-05-30|三菱電機株式会社|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US10499249B1|2017-07-11|2019-12-03|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Data link layer trust signaling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0671405B2|2017-08-31|2020-06-02|New Relic, Inc.|Monitoring for co-located containers in a host system| US10797966B2|2017-10-29|2020-10-06|Nicira, Inc.|Service operation chaining| US10374827B2|2017-11-14|2019-08-06|Nicira, Inc.|Identifier that maps to different networks at different datacenters| US10511459B2|2017-11-14|2019-12-17|Nicira, Inc.|Selection of managed forwarding element for bridge spanning multiple datacenters| US11012420B2|2017-11-15|2021-05-18|Nicira, Inc.|Third-party service chaining using packet encapsulation in a flow-based forwarding element| US10659252B2|2018-01-26|2020-05-19|Nicira, Inc|Specifying and utilizing paths through a network| US10797910B2|2018-01-26|2020-10-06|Nicira, Inc.|Specifying and utilizing paths through a network| US10728174B2|2018-03-27|2020-07-28|Nicira, Inc.|Incorporating layer 2 service between two interfaces of gateway device| US10805192B2|2018-03-27|2020-10-13|Nicira, Inc.|Detecting failure of layer 2 service using broadcast messages| US11057459B2|2018-06-06|2021-07-06|Vmware, Inc.|Datapath-driven fully distributed east-west application load balancer| US10944673B2|2018-09-02|2021-03-09|Vmware, Inc.|Redirection of data messages at logical network gateway| CN110062057A|2018-12-18|2019-07-26|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热备系统处理报文的代理网关及通信方法| CN109587063B|2018-12-29|2021-08-31|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种数据的引流方法及装置| US10931747B2|2019-01-31|2021-02-23|Walmart Apollo, Llc|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network address identification| US11074097B2|2019-02-22|2021-07-27|Vmware, Inc.|Specifying service chains| US11140218B2|2019-10-30|2021-10-05|Vmware, Inc.|Distributed service chain across multiple clouds| US11223494B2|2020-01-13|2022-01-11|Vmware, Inc.|Service insertion for multicast traffic at boundary| US11153406B2|2020-01-20|2021-10-19|Vmware, Inc.|Method of network performance visualization of service function chains| US20210314248A1|2020-04-06|2021-10-07|Vmware, Inc.|Updating connection-tracking records at a network edge using flow programming|
法律状态: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US13/307,003|US8767737B2|2011-11-30|2011-11-30|Data center network system and packet forwarding method thereof|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